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瑞全按:今天是牟師宗三先生辭世二十七年之日,謹借大陸一個朋友所製之紀念文拜薦牟師靈前,哀哉!

 

我若无照体独立之傲骨,我直不能生存于天地间 | 学人光影·牟宗三

学人君 學人Scholar 今天

图片

牟宗三(1909612-1995412)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牟宗三的哲学达至了中国哲学的高峰。《剑桥哲学词典》(1995)称:牟先生是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傅伟勋曾说: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课题也就关涉到如何消化牟先生的论著,如何超越牟先生理路的艰巨任务。



与他一生认真地做学问一样,牟宗三一生也是认认真真地做人的,其刚直不阿的学人风范也是学界的宝贵财富。今天是牟宗三先生忌日,学人君搜集了牟先生的部分影像,以纪念这位新儒家的真人”“狂者。本文图片除搜集于网络外,其余多得益于中国台湾鹅湖月刊社魏美瑗老师的帮助以及周博裕先生的慷慨授权,特此感谢。读者如需牟宗三先生台版著作,可联系魏美瑗老师(微信:w0935581263)




吾自念我孑然一身,四无傍依,我脱落一切矜持;我独来独往,我决不为生存委屈自己之性情与好恶;我一无所有,一无所恃,我黯然而自足,但我亦意气奋发,我正视一切睚眦,我冲破一切睚眦;我毫不委曲自己,我毫不饶恕丑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恶声至,必反之,甚至嬉笑怒骂,鄙视一切。我需要骄傲,骄傲是人格的防线。我无饶恕丑恶之涵养与造诣。我在那阶段与处境,我若无照体独立之傲骨,我直不能生存于天地间。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为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牟宗三的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称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李泽厚说,新儒家里他只承认一个牟宗三。

 

牟宗三说:少年要有聪明,中年要有功力,晚年要有境界。这句话是他一生最好的总结。牟宗三少年聪慧,中年治学,老来通透。他身上有一种灵气、逸气和狂气。后人评价牟宗三,单说其平易与单说其孤傲都有所偏颇:

 

普通都说我傲慢,实则这是不恰当的。我在谦虚或傲慢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意识的。(牟宗三:《生命的学问》,2005

 

牟宗三有意识的是做一个真人

 

烟台栖霞牟家疃村(图源:齐鲁晚报)

 

1909年,牟宗三生于山东省栖霞县蛇窝泊镇牟家疃村,他的父亲对子女的未来极感担忧,我每于寒暑假回家,他便缕述个人之生相、性情给我听。他的结论是没有一个是有福的,看来都要受苦。

 

山东栖霞牟宗三纪念馆内景(来源:儒家网)

 

28岁离开故乡后,牟宗三再没回去过,他常常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



清明时节去扫墓,黄的花,绿的长条,丛集在坟墓上。纸灰化作蝴蝶。……这时没有嚎哭,没有啜泣。生离死别那种突然来的情感上的激动,因着年月的悠久,而进入永恒,化作一种超越的顺适与亲和。



我常伴着兄弟姊妹去采桑。也在沙滩上翻筋斗,或横卧着。阳光普照,万里无云,仰视天空飞鸟,喜不自胜。那是生命最畅亮最开放的时节。无任何拘束,无任何礼法。(牟宗三:《五十自述·牟宗三先生全集(32).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正因为少年时代生活无任何拘束,无任何礼法,所以在知天命之年代,牟宗三感叹到:我现在想,我只有一段少年孩童的生活。

 

19469月熊十力返汉口经上海时在学生朱慧清家与学生牟宗三等合影留念。由右至左为:丁实存、熊世菩、徐复观、朱霈(男童)、熊十力、高纫秋(后立)、朱宣琪(女孩)、张立民、朱雷民、牟宗三

 

1928年,牟宗三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大学三年级时他遇到了熊十力,对于见到熊十力的情形,牟宗三曾回忆道:

 

不一会看见一位胡须飘飘、面带病容,头戴瓜皮帽,好像一位走方郎中,在寒风瑟缩中,刚解完小手走进来,那便是熊先生。……忽然听见他老先生把桌子一拍,很严肃地叫了起来: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在座诸位先生喝喝一笑,我当时耳目一振,心中想到,这先生的是不凡,直恁地不客气,凶猛得很,我便注意起来,见他眼睛也瞪起来了,目光清而且锐,前额饱满,口方大,颧骨端正,笑声震屋宇,直从丹田发。清气、奇气、秀气、逸气:爽朗坦白。不无聊,能挑破沉闷。直对着那纷纷攘攘,卑陋尘凡,作狮子吼。……我在这里始见了一个真人,始嗅到了学问与生命的意味。(牟宗三:《生命的学问》,2005

 

在熊十力的身上,牟宗三嗅出了生命与学问的意味,从而看到了自己生命与智慧的方向。以后十年,牟宗三一直追随熊十力,他曾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熊师,知我者君毅兄(即唐君毅)也。

 

上图左一:1970年唐君毅与程兆熊、徐复观、牟宗三合影;上图左二:牟宗三致唐君毅信;下图: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在新亚学院

 

一九五八年牟宗三先生(前排右四)五十大寿时,于东海大学寓所前与弟子合影

 

牟宗三与熊十力、唐君毅的师友情谊有口皆碑,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除与熊师常相聚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缘会,便是遇见了唐君毅先生。他是谈学问与性情最相契的一位朋友。牟宗三的学生蔡仁厚曾对此一师友情谊评论道:

 

先生于大学三年级时,从游于黄岗熊十力先生之门,三十一岁获交唐君毅先生,一师一友,相得最深。熊先生以为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唯先生一人为可造。而唐先生则于未尝晤面之先,见其文而知其人,之后又谓先生天梯石栈,独来独往,高视阔步,有狂者气象。(蔡仁厚,杨祖汉:《牟宗三先生纪念集》.台北: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1996

 

1978.5.24,台湾师范大学唐君毅先生演讲会,牟先生以为唐先生一生忠于文化理想,当世无与伦比,非性情深厚,慧解秀出者,不能至此。周俊裕先生摄影。(来源:周博裕《当代新儒家的奋斗 理性守护者 报导摄影集》,鹅湖月刊社,2020.5版)



同日,应台湾师范大学演讲后,与学生话家常之神情

 

1949年牟宗三渡海赴台后,于次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前身)。他对于青年学子的培养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发起人文友会,本着开放独立之精神,采取师友聚会之方式,进行课外之人文讲座。对于人文友会的讲学情形,牟宗三的弟子记述道:



聚会之人,无分校内校外,自由参加。凡有起趣者,皆敞开心怀,以礼相见。



友会之聚会讲习,既不同于学校上课,也不同于公开演讲,而是借聚会以提撕精神,激发志趣,凝聚心志。由师友之团聚,进而扩大友道精神;由友道精神之扩大,而通接文化生命,持载历史文化。(蔡仁厚:《人文讲习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在东海大学任教(来源:东海大学哲学系系友会网站)



牟宗三喜欢下棋和看戏。下棋的水平不是很高,输赢也不在意,为的是好玩;对戏却很痴迷,不管是京剧还是各种地方戏,他都能看得津津有味。此外,他还喜欢闲谈,没事就找几个学生一起来闲谈。他说:人生之乐,莫若于谈。谈有谈的境界,不会谈者,书也读不好。



他在和学生的闲谈中这样说:《红楼梦》是小乘,《金瓶梅》是大乘,《水浒传》是禅宗。牟宗三写过一篇短文《水浒世界》,专门研究《水浒》的境界。他说:

 

酸腐气,学究气,市会流氓气,皆不足以言《水浒》。……洒脱一切,而游戏三昧,是《水浒》妩媚境界。没有生命洋溢,气力充沛的人,不能到此境界;没有正义感的人,也不能到此境界。(牟宗三:《生命的学问》,2005



牟宗三曾极力倡导人生之幽默,他认为幽默是智慧的源泉,也象征生命健康,生机活泼。当然,牟宗三所讲的这种幽默并不是常人所讲的诙谐风趣,更不是摆噱头式的滑稽,而是担当道统之圣人般的意味深长的智慧。因此,只有实践行动的人,有担负的人,对此才了解。他说:

 

孔子有沉重之感而不露其沉重,有其悲哀而不露其悲哀,承受一切责难与讽刺而不显其怨尤,这就是幽默。达巷党人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闻之曰:吾执御乎?执射乎?吾将执御矣!这就是幽默。说到圣人不要说得太严重,太严肃。孔子自谓只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自处得很轻松,亦很幽默。(牟宗三:《生命的学问》,2005

 

牟宗三先生书法(来源:台湾师范大学数位校史馆)


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许多人的尊敬。然而,诚如唐君毅所知,牟宗三独来独往,高视阔步,有狂者气象,在平易的同时,牟宗三的人格还表现出另一面相,这就是孤傲。他说:

 

我也是一个孤独深藏的灵魂,对于周围完全是陌生的,忽视的,忘掉我自己,也忘掉世人。万人睚眦,万人侧目,亦有人觉着有趣,我全不知道。

 

我常常会把我内外都明白的事藏在心里而不说出来,遂形成一种明知他人误会而却不说的委曲。这情形一直到现在还是有,这也许是我自己的一种自信。

 

我犹如横陈于无人烟的旷野,只是一具偶然飘萍的躯壳。如一块瓦石,如一茎枯草,寂寞荒凉而怆痛,觉着觉着,忽然惊醒,犹泪洗双颊,哀感婉转,不由地发出深深一叹。这一叹的悲哀苦痛是难以形容的,无法用言语说出的。(牟宗三:《五十自述·牟宗三先生全集(32)》,2003


这些文字中渗透着一种透彻骨髓的孤独、悲苦和苍凉,它们出自一位以继承儒家传统自命的新儒家人物笔下,殊可惊异。

 

1960年牟宗三应聘至香港大学主讲中国哲学。1968年,由香港大学转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主任。图为牟宗三在香港新亚书院讲学(来源:香港亚洲电视台纪录片截图)

 

顺适平和、风趣幽默与从容洒脱的牟宗三在此似乎退隐、消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忧怨、无奈和失所归着的灵魂。这种情况曾引来梁漱溟的不满甚至批评,有一天他耐不住了便对熊十力说:牟宗三坐无坐相,站无站相,走路没有走路相,你到底欣赏他哪一点?

 

1980.8.2国立艺术教育馆,牟先生演讲后在老学生的陪同下步离会场

 

牟宗三讲我需要骄傲,骄傲是人格的防线我若无照体独立之傲骨,我直不能生存于天地间的时候,他是在推崇一种特立独行的狂者性格和我行我素的生存勇气。

 

牟宗三并非是儒家理想中的中庸、中和之人,而是某种特立独行的狂者型人物,在他的狂者性格中饱含着对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平庸、卑俗和随波逐流的反抗。牟宗三不是一位普通的学者,他是一位思想锐敏、独见而近于尖刻、冷峻,自信而近于武断、狂傲,乐于标新立异的哲学家;比之于唐君毅,牟的声音更加尖厉、更加逼人,他更愿意说出自己对真理的认识,而不是论析历史典籍。



1984.3.15  “行政院大礼堂,牟宗三接受严家淦颁发行政院文化奖



牟先生在获颁行政院文化奖后,由其公子及学生的陪同下步离行政院会场

 

关于做一个真人,牟宗三说:因为是人,就要真正地是一个这种真人”“型范,牟宗三坚持了一生。什么样的人格型范是牟宗三所谓的真人呢?他说:

 

我这里所说的真人,不必要像我们一般想的道家或道教里边所说的那种真人,或者是至人。那种真人、至人,是通过一种修养,道家式的修养,所达到的一种结果,一种境界。我们现在不要那样说,也不要那样去了解这真人。能够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的责任感,真实地存在下去,真实地活下去,承当一切,这就是一个真人了,这就可以说了解真人的意思了。因此,所谓真人就是说你要是一个真正的人,不是一个虚伪的,虚假的,浮泛不着边际的一个人。(牟宗三:《生命的学问》,2005

 

他还说:


生命之学问,总赖真生命与真性情以契接。无真生命与真性情,不独生命之学问无意义,即任何学问亦开发不出也。(牟宗三:《才性与玄理·牟宗三先生全集(2)》)

 

1988.2.2,台北市青田街,牟先生在杨祖汉夫妇陪同下,在住处附近散步。牟先生在台期间,每日固定散步至师大图书馆,遍阅各报,关怀时局。

 

但做一个真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做一个真人需要不虚伪,要真实。其次,做一个真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磨练,要永恒地如此。牟宗三的一生也是永恒地如此真实而不虚伪,他与张君劢的交恶便是其中一例。

 

199062日,牟先生于鹅湖文化讲堂讲美学,认为审美的判断是无向的判断,亦可以说是独立不依于一切利害关系的判断



1991.8.25,香港牟宗三先生寓所,牟先生与参加宋明儒学与佛老学术会议之港台学者闲话家常。



在晚年的时候,牟宗三曾以《谈民国以来的大学哲学系》为题目对中国大学的哲学系及哲学家进行了一一评论。这些评论中有诸多内容虽属牟宗三个人的主观意愿,而且论断也显得克薄、不尽人情,但它们却都是牟宗三个人的真实见解表达。牟宗三曾说过,他对于随风气,趋时式,恭维青年,笑面相迎一般名流教授是不表赞同也不敢恭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与当时的许多名流学者关系不睦。

 

19941214日,牟宗三因病住进台大医院。25日,他对前来探望他的蔡仁厚、王邦雄等人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一生无少年运,无青年运,无中年运,只有一点老年运。无中年运,不能飞黄腾达,事业成功。教一辈子书,不能买一安身地。只写了一些书,却是有成,古今无两。现在得了这种老病,无办法。人总是要老的,一点力气也无有。你们必须努力,把中外学术主流讲明,融合起来。我做的融合,康德尚做不到。(颜炳罡:《牟宗三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牟宗三先生全集(33)》( 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3

 

一生著作,古今无两,牟宗三轻松说出的这句话对整个学术界而言,其气势却犹如雷霆万钧,横扫一切。不仅如此,牟宗三还声称自己在学术上超过康德。这让很多人听了不舒服,觉得牟宗三太狂。但这种狂傲也并非是他有意而为,我在谦虚或傲慢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意识的。

 

门弟子扶灵;覆旗官执行覆旗;蔡仁厚先生报告牟先生的学行事略

 

牟宗三一生倡导生命的学问,规行矩步,有儒者风范;但与此同时又有孤愤,具有明显的狂者气概。所谓平易或孤傲都不足以概括牟宗三的真人型范。这种以真人为底子、以儒者风范和狂者性格相结合的人格特征构成了牟宗三独特的人格风骨。1995412日,一代大哲牟宗三病逝于台湾,享年87岁。逝世前,他将家中藏书全部散尽。

 

追思会现场

 

墓园的最后告别

 

(本文摘编自:程志华《牟宗三的风骨》,载《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